炽热的脚环
实验室的空气都是透着点点炙热,不带任何花絮的体验和感伤。
##
爱人的花,情人的草。
Time is but a river flowing from our past.
岁月不过是一条长河,从你我的过往穿流而过。
是该给我的长达4个月的上海之旅留下只言片语了。
- 想挣点钱。
- 一份离开学校的第一份工作。
- 对自己学习编程很长时间的考验一下。
所以在学校的事情告一段落,我去了上海。首先,寄宿在我小时候的乡亲哪里,一边找
工作,一边完成自己的毕设,当然还有打游戏。
看看我获得了什么
- 对自身的内疚,为何当初不能再努力一点。考个更好的学校,学习再发奋一些。
- 一份聊以度日的工作。不可否认,It’s boring。交代的事情,是处理文件,上交
会议需要数据,完成编码测试,以及一些繁琐的工作。- 一份来自涛哥的“佛”的信仰。关于它,我在别的文章,已经阐述过。
- 承担了我研一一部分的学费。
- 获得了人生第一次参加漫展。
- 让我第一次对工作有了厌恶,当然,我无权责怪任何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何尝
不是我本身的水造成的?- 认识了大城市对外来务工底层劳动人民的待遇。我来自二本,我所接触的是上下班
长达三个小时的公交、地铁。逼仄的地铁空间,永远拥挤的地铁站,当然,地铁上的无声
的人们才更能可怕。- 当然,总有好的一面。刚来时,我努力学习了一阵子的日语、jquery源码,每天过的
挺充实。也感恩能够拥有如此的工作可以生活下去。
- 还是要多思考赚钱的路子。这样,才能不那么尴尬。无论什么地方。毕竟,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 还是要多多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
- 一天都会比一天好,除了身体。毕竟人都有一死,但尽量要有意义。
这是8月底去南宁的见闻。
我去往这城中之村。我走过有些地方,我才明白。 中国的土地
及其浩大,我们还有很多城市 都有着城中村的存在,这是一个
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在城中村的周围,是南宁这个城市的周
围纷纷修建的高楼大厦,但是,城中之村却因为
他的庞大以及低廉的房租吸引着来到这个城市的很多人居住。
在这里,什么人都有,但基本都是穷人,他们为了家庭,为了
爱人、为了自己坚持的东西住进来。
我漫步在这里,跑步在这里。我甚至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我未能适应这里,这里就像一个大杂烩,脏兮兮的街道,纷乱
的菜市场,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当然,偶尔还有孩子,基本都
是高中以下,因为我还是学生。 所以对他们格外关注。以下,
是我的一些所见。
- 这里的孩子的潮流基本还是朝着韩流的头发靠拢的西瓜头、向往
白泽肌肤的稍黑皮肤以及那辣眼睛的紧身衣和豆豆鞋。男孩普遍
瘦,或高或矮。女孩,也是一半是抖音渲染,一半家庭风格。
尤其的过程。
- 广西的学校是可以民办的。而且很多,对自治区来说,可以民办
确实很好,各个民办学校可以互相竞争。他们的生源来自于外来儿童,
公办的学校都是接待本地
似乎只有把一些东西全部聚在一起,人们才有去认真欣赏的必要,
你把它独自放在家里,他是万万不会去欣赏它的。
艺术宫你是永远看不完的。一个东西,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去看
,都能看到不同的一起。所以,经历才有故事。
我看到的就是升腾不止的欲望。每次唤起的伺机而动。
生命的历程就是你大脑中的一些记忆碎片而已。越是痛苦,
新鲜的记忆回想起来越是有意思,而平淡的日子就像白开水一样,我无法赋予它任何意义。
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存在勇气,光荣,和使命让人们去继承?
我一向自诩为斯文败类,那我心中对于自由,束缚,
荣耀的渴望又是何故?
人该如何活着,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请把自己放在若干年后
的角度去思考自己会不会后悔。
当你长大。你会明白为什么你会甘于束缚于厨房和爱。日复一日,
隽隽不修。亲人的期望,爱人的生活,孩子的欢笑。都是你继续干下
去的勇气。就算失去了这些,你还是会活下去,好死不如赖活着。
我试图寻找一种职业能够让自己真心渴望不同的事物。思来恋去,
我能够见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的恐怕只有教师。我传授知识,
以此为桥梁,认识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勇敢的为理想做
出选择。让未来的自己为自己捍卫的东西而奔走。过程辛苦,但是我相信结果确实甘甜如血。
成人的战斗,没有喜欢厌恶。只有立场决定你该做什么。
我撒娇的时间不多了。
这几年。我蜷缩在学校里面,打着学习的名义,像虫一样一动不
动吸食父母的血汗。偶尔的寒假暑假更是麻烦我的母亲将血汗为
我做东西吃。我还恬不知耻的每月向我那可伶的父亲讨要生活费,
浑然不顾父亲、母亲肩膀上的重压。我那还未成年的弟弟更是让
我心存愧疚,未能让他享受更好的教育,其实我是可以在这个暑
假陪在他们身边。督促我的弟弟完成暑假作业,顺便还教他编程入
门的。我却为了自己的学费奔波,为了自己的玩心辞去工作游山
玩水达半月之久。
人们都说当一些时间点快来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寝食难安。
诚然我就是,我总是在时间节点的前一天匆匆忙忙打开作业本
,幡然悔改自己的过错,为自己的过错忏悔。
我明白这种忏悔已经让我变得有点宗教的意味,但我情愿相
信人生来就是一趟救赎之旅。你拼命在乎的最后只剩得你的
家人和孩子。
况且你一生过往,承上启下,在救赎自己的同时兼顾家人。
最后,离开人世,这一世的事情,谁又能评判?
事情总会过去,且行且珍惜。
我们来到世界上,日常做事情,主要是两个问题。
- 我们如何完成事情? 科学来解释。
- 我们应当做什么? 哲学解释。
例子:
关键字:自由、和谐、秩序,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在探索问题时,
都得打上集体的烙印。
泰勒斯第一个哲学家。
他主张哲学最开始是用
问题:万物变化之中什么不变。
论据:对水的理解。产生答案。
答案:水是不变的,
蕴意:万物可以理解。
这四种东西来认识世界。这就打开了从魔法到逻辑的大门。
万物由水组成,起源于水,我们可以理解水,那我们万物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可知论。
在他之后的哲学家都纷纷开始探索世界的本源。
但是哲学中我们却也从不关心答案。答案在哲学中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哲学在于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的理解事物。而不是“运用”。
万事万物都是矛盾中发展。矛与盾的力量都是不停的运转。–毛泽东
但是在我们早期的哲学史中,我们用立和破的力量来概括事物的变化。
古代最早三代的哲学家都是在讨论世界起源、物质变化中不变的物质,物质的组成。 当然,世界是否在变化,以及变化的原理这两个问题也是困扰他们。以下是一些人的看法,它们代表哲学对自然的探索演变。
- 有人提出四个元素-火、气、水和土。再加上恨与爱的力量。来组成万物,
他们相互组合,质与量都不变。在恨、爱的力量下分分合合。- 有人提出有无数种元素的组合来构成万物。
- 有人提出“原子”的说法,用碰撞来合成万物。但却难以解释气味、颜色 、温暖的背后。他们只能提出:
原子可以通过属性的变化进而合成别的东西。
反应。
诚然,原子的学说极具魅力。但我们怎么能认为我们感觉到的就是理性所能
把握的?
也曾有人有些有意思的题目:“论幸福”,“论死后的生命”,“论世界的秩序和思维规则”,“论节奏和和谐”,“论诗”。
印度起源的佛学。
中心思想就是救赎、在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开始关注自身的建设。
- 也是占据着“业”的重要依据。我们所有的因果报应都是“业”中轮回。
- 相信轮回转世,这一世,你不断的索取,像虫一样,来世就变成虫。
而如果你这一世广积福报,下一世会更好。
- 佛的四谛的真正意义。我们仅仅要做到的是观察欲望本来的模样。
以及平息自己的欲望。- 叔本华更极端,认为人们极度可悲,被一次次升腾的欲望折磨,
当以死来消除。
- 涅槃指的是人的自我拯救与解脱。欲望不断的升起,消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寄希望于别人的,应当成为我们自己对他人行为的试金石。
五伦的义务,责任也成为大国统治的工具。我们生儿为人,
在社会中的位置决定义务,责任所在。
人们开始关心自身。
人们把从自然的眼光返回到自己的身上,人类开始“反思”。
阐述了解仅仅和你的角度有关系,你从不同角度就有固定的知识要求。这就是所谓的视角主义。
当我们回到人类本身的定义上,我们就明白该是以人类来定义万物,但是在具体的定义事物的
性质时,又会遇到很多歧义的问题。
我们无法感知到神,自然也就无法确认它的存在。“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暂的””。
当我们讨论一件事物之时,确实会有很多歧义。我们必须假定很多前提。这样,我们才能
在前提下讨论。
一个人确切知道什么善的人也会去行善,同时也能获得幸福。当然,各种职业的人,就在于它
能够物尽其用。教师的优秀体现在教得好,铁匠的优秀体现在能制作好的工具。而人的美德
在于能尽其所能,即实现人之为人的真正潜能。
1 是什么的事实知识。
2 应当是什么的规范性洞见。
3 对真正自我的洞见。
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知道洞见真正的善并进行改变。
另外,他使用对话形式和修辞方法。在他的影响下,洞见有了新的意义就是“自知自己无知”,
一种新的哲学承认我们可错性的自我批评和开放性开放对话的看法。
他们只能为理性所把握。比如数学的勾股定理等等。无法讨论他们的存在与否。
这样,我们可以明白在理念和可感事物中的区别。
例子:
我们都知道马,但是概括一种动物,这样,概念和实物就有了联系。
实物存在现实世界,概念存在于人的大脑。
- 我们就居住在这概念以及实体存在的世界。但不可否认,概念世界重于实体。
我们依靠着光线和影子世界的来回洞见而规范行为。
可感事物和我们的大部分意见都是易变和不完善的。但是理念确实完美无缺。但是通过
反思和思考。我们可以不断接近理念本身。
在人类的前世,灵魂居住理想世界。能直接看到理想。
当现在用肉体的形式呈现时,我们忘记了前世。我们看到了不圆满的事物和理想的差距。所以我们学习改变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再认识,再完善的过程。但只有极少数人在现世能真正找到理想并实践。在此,我是悲观的。那我们寻找自己这就是在找到前世的理想并实践。其他任何方式都是在逃避,害怕。
这个理想国的论点,与现行制度几乎重合。
- 他认为理想国应该由胜利者治理。每个人都能够接收教育,但是
根据教育和能力的长短来决定他的社会阶层是什么。与现在何其相似。- 而权力与公民的义务和职能联系在一起。
- 人只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才能各尽其能。
- 而且在艺术的见解上。他认为我们一生都在感知世界和理念的洞见中徘徊。
- 专家精通于目标和价值,而不是“真,善,美”。
艺术应该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理念的洞见,包括对正义理念的洞见、而不是混淆思想和情感。
他的观点大多是对柏拉图的反对。他认为,属性这一种东西只能相对于事物而存在。不能独立存在。
我们初次体验于事物,然后抽象出本质与现象。我们可以用以下来判断
1 实体。 规定着这个物质的本来。
2 形式 。 它该有的形式。
3 四因,目的因,动力因,质料因,形式因。
4 现实和潜能。
5 神学 。
由这些来构成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这是对柏拉图的更近一步的深化了解现实世界。
古典时期
当柏拉图对于城邦的解释出来后,越来越少的人来管理城邦。人们发现他们对于城邦管理越来
越无能为力。他们开始追求个人幸福的源泉。
享受生活,但是要深思熟虑。确保最大快乐是可以支配的,并不追求肉欲等短暂的快乐。而是友情等。
- 他端坐在榻上,手里扶着葡萄酒。为未来深思熟虑。这是一种安静、恬静的力量。并从此得到快乐。
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学会愉快的接受。以绝对的冷静来旁观这些发生的事情。就是完全独立于外部事物,
不依赖外部的不确定因素。从而获得内心的绝对安静,并得到快乐。
鄙视人为,赞美天然。满足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对事物进行改造,我想到了无印良品。
专注事物本身的价值,无logo。
它为人的灵魂提供一种模糊的存在。肉体微不足道,只有灵魂才能找到这种神化的存在。
感官并不提供确定的知识,我们必须是理智的才能接受这种知识。
而且根本没有确定的知识,只有相对于特定环境的知识。我们可以承认。
害怕死亡、肉体痛苦、快乐中断是我们最害怕的三种痛苦。
关于对人的个人方面仍然在发展,基督教由此而来。
对人的拯救以及人的希望。每个人都有希望,我们生活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
我们生来就背负原罪,这是在我们血肉中的性欲等等。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救赎过程中。
剔除原罪,达到圆满。
一人主管世俗,一人回答宗教信仰。
原罪与拯救是围绕中世纪的主要问题。我们生来就有原罪,生活就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拯救。
我们有自由意志,但是需要上帝的指引才能够拯救。
- 灵魂代表的是人的神性,而肉体是万恶之源。必须尽可能将灵魂从肉体中解救出来。
对普遍概念,共相是否存在。
为了集体的利益,我们选择法律与正义。并以此规范公民的行为。人们必须在生来的生理罪恶感中,用吃斋的拯救方法来拯救自身。
我们研究存在,仅仅是因为存在的本质值得我们探求,是因为这个事物可以被感知,
而不是一个独特的东西。灵魂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认识和意志。不生不灭,
而我们肉体承接灵魂会不断的变化肉体,而忘记之前的体验,所以我们才需要自己多去接触才能找到前世的记忆。
我们讨论的肯定是上帝是否存在来进行判断。上帝可能是恶之因,也可能是善之因。
如何理解自然、开发自然也成了一个重大问题。
第一种,假说-演绎法,但是前提已经提供了答案。所以我们还是没有什么关于新知识的发现过程。
这个时候,培根出现的关于“人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才是核心”。也讨论四种偏见:
- 1 种族偶像。一厢情愿的想法,
- 2 洞穴偶像。
- 3 市场偶像。使用命运和第一推动者。
- 4 剧场偶像。
亚里士多德认为
万物都有其应该有的位置,所以我们期望石头落地,火光向上等等。 每个事物都在迫切的寻找他该有
的位置。
而自然的本质是数学,感官并不能把握实在的这个维度,只能够在其上面,数学统治所有的万物
他用三角形、圆形来给我们的万物定下界限。而气味等属性用感官来触摸,数学不屑来接触这些东西。
关于人的自由和君主的统治。
他们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么如果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家。我们必须要一个冷酷的君主,用
铁血手段和秩序来维护安定。道德和正义是手段,和平才是唯一追求的东西。
分析-组合的方法,这是一种将所有的东西拆开再重新组合。来观察每个部件的作用和连接。
而所谓的理解,就是如此的理解它如何运行即可。对于所有问题,他是这样质问的
- 这是什么?可不可以没有这个东西?比如假设没有国家的社会,假设国家不存在的情况来
判断。- 分析这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并采取替换、改造来改变事物。
跟我们的库函数很像,不关心内部实现。采用函数作为部件来进行研究。
他也提出
每个人都活在对突然死亡的恐惧中。但是,只要每个人都陷入彼此怀疑和争夺物质利益的状态中。
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地参与对别人的斗争中才行。
那如何让人民自发的拥护并成立一个国家呢?武力。这样才能让自私自利的人们拥护国王制度。
而且以契约、武力来维持的国家,是所有社会的基础。也就是法律和暴力机关。
他同时也设法用定性的变化来说明物理运动。比如苹果的红变黄是由潜能、质料加上动力因和目的
因来达到。
霍布斯的政治理论:
在一个物质财富极度匮乏世界上每日为生存而斗争的一群人类原子。而他们聚集起来,需要国家
这一组织来维护自利的基因。
而君主对于人类的反应:
关于人类,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你对他们有好处
时,他们整个人都是你的。
找到绝对的前提。从头再来的思考,而不是胡乱得到。
- 讨论哲学传统,过去与现在的异同。
- 感官带给我们的虚幻感受。对一种感官的认同高于另一种感官,他就是对的吗?
- 无任何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在睡着还是醒着。
- 寻找绝对的正确的东西。
那么到底有什么值得怀疑和相信。他也认为是灵魂和肉体的协调让我们来探索我们身体的奥秘。
上帝和唯理论。
通过笛卡尔似乎只有”我思故我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不能证明任何东西。
从这一点出发,我再来思考我是什么。我完全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只鸟,一个没有形体的鬼。
我以此来考察外界,通过思考任何的前提来判断世界的存在。我同时想到自己并非圆满,
一定有更圆满的存在才有我,那就是“上帝”。以此反复无常、狡诈恶毒在上帝那里不可能有,
自然我也不愿意有,而愚蠢的人类他们只思考可以触摸的东西。完全养成一种习惯。
我们对于神学等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证明。所以相信他百利而无一害。
认识上帝和爱上帝相差甚远。认识上帝是人心,爱上帝是理智。
如何认识历史?
我们研究历史,研究那个时代的语言。这样才能充分认识那个时代。只能通过幻想的力量
来将自己带入进去。
有人把荣誉、财富和快乐。当成低级的善加以拒绝。至善的问题和最高的知识形式问题关联。
而人的本质是生活和保存生命的意志。
在数学形式背后都有人对人类宇宙地位的一种看法。
- 第一章。论神,人在宇宙中属于从属地位,但借助理性人可以认识神而至善。
- 第二章,从形而上学角度讨论。
- 第三章,和第四章则认为占中心地位的的是关于情感的学说,阻碍我们达到幸福和宁静的
最大障碍是激情和情感。我们不断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沦为奴隶。
第五章,则论拯救:明智的人洞察宇宙的必然本质、忘却物我的状态。
真理让我们自由。
什么事真理?又怎么让我们自由?
世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人的话、枯萎的草、大楼的建
造、爱人的离开。我们穿行世间,却并不总是想拥有自己该有的人生。
我们渴望另一种人生。
当我们如果窝囊死去的话,会不会有npc给出问题?
- 人生像放屁一样吧?像鸟屎一样吧。
我知道,我很逊,很没用,是没意思的的人。- 我为什么要出生啊?上帝你是耍我的吧。
对,就是一时兴起造的你。- 我就没有下辈子了吗?
- 我真的就—死了吗?
好吧,上帝造了你,一直在关注你做的事。你能不能证明给我看,你能干啥?
- 比如探索知识的边界?(抱歉,只有这个有意思)
我有了机会换种人生,并开始顺着自己的情绪与欲望行事。过程自然是
理所当然的出丑,不过我很喜欢。我在一次被黑社会的追赶中掉进了鲸鱼的
肚子里面。
- 恐惧产自人心,所以可以克服。我们只需要试图说明自己现在很开心即可。
这是精神的力量,相信我。- 坦率的相信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喜欢。会有皆大欢喜的那天的。如果没有,
那就是时间没到。
我们来到了鲸鱼肚子,遇到了一个野人。我明白,导演要我知道生活的美妙,而不是
没事躺着睡觉。我知道生命本该载歌载舞。所以我尽量开心在枯燥的鲸鱼肚子里面。
所以我们在鲸鱼的肚子里面过了很长时间的载歌载舞。 我也发生了一点不可描述的
事情,导演对这段的特写可真是可爱诱人。
我们呆的够久了,任谁对现在社会脱离这么久发现自己都离不开它。我们需要在
这个社会中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看看千奇百怪的人,和事物。
带着对现实社会的执念,为什么我们能够离开。导演给了很多镜头。
- 他人的关爱、栽培、期望。
- 自己的一股不服输的气。
- 生而为人的尊严。
我们离开了鲸鱼的肚子。